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快讯 > 正文
在“银龄”之年去西部做一件“荣幸的事”

发布日期:2024-05-08 作者: 编辑:吕优 点击:

从吉林省长春市到新疆阿拉尔市,直线距离超过4200公里。这段距离如果放在欧洲,相当于一架飞机从东南部的希腊首都雅典起飞,途经十余个国家,飞抵西北部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。

对于吉林大学退休教师王钢城来说,这段路程并不算陌生。毕竟工程地质学专业出身的他,曾多次前往西藏等边远地区进行地质测绘。然而,当他于2020年再次背上行囊、踏上赴新疆的旅途时,心情却是完全不同的。

那一年,王钢城66岁。与他同时奔赴西部的同龄人,在全国还有2万多人。在此之前,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称号,但在启程的那一刻,他们有了一个相同的名字——银龄教师。

发挥余热

在我国,“银龄教师”一词最早出现于2018年。当年,教育部面向基础教育启动了银龄讲学计划。两年后的2020年,教育部又面向高等教育启动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,累计招募2万余名中小学退休教师和1400余名高校退休教师开展支教、支研。

2023年7月,教育部等十部门又联合印发《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》,提出经过3年左右时间,银龄教师服务各级、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,服务能力不断提升,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,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。

这些银龄教师“退而不休”,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和资源,助力当地高教发展,在为当地高校学科建设出谋划策和“传帮带”的同时,也体验了一段前所未有的人生经历。

作为最早的一批银龄教师,王钢城前往的是吉林大学首批对口支援高校——塔里木大学。该校所在的阿拉尔市是新疆自治区直辖的一个县级市。这里北起天山南麓,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,常年干旱少雨,大风、沙尘不时来袭。

由于有过多次在边疆地区测绘的经历,“初来乍到”的王钢城对这里的气候还算适应,让他不适应的反而是学校薄弱的地质学基础课。

“这里的教师很年轻,2020年时教师平均年龄才34岁,而且很多都是非地质学专业出身。”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采访时,王钢城说,非专业出身的年轻教师常常理不清教学大纲中的某些内容,甚至会直接跳过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关键内容。

比如,对于工程地质学中关于地质年代和地质作用的章节,一些年轻教师就会忽视其中的某些重要内容。王钢城很不赞同:“以地质年代为例,只有辨别清楚地质年代,才能对工程地质条件有更清楚的掌握,才更有利于分析、评价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。”

为了让青年教师对此有清晰的认知,王钢城直接出题,让他们分辨正断层与逆断层。尽管这些青年教师能迅速且熟练地背出概念,即正断层是指上盘下降、下盘相对上升,逆断层则指上盘上升、下盘相对下降,但都被如何判断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难住了。

王钢城趁机抛出答案:“要判断这两者,必须从地层年代入手。就上盘而言,新地层下降为正断层,老地层上升为逆断层。”

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。

鉴于工程地质学是塔里木大学多个专业的基础课,王钢城决定从重塑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大纲入手,将这门学科先“立”起来。他边教学,边指导年轻教师。不仅是课堂的理论课,地质实践课上也少不了王钢城的身影。甚至在发现野外地质实习地点的背景资料不全时,他还会自己动手,搜集基本区域地质调查资料,并通过野外调查,丰富地质教学内容。3年来,他带领师生前往野外实习地点,并担任主讲,常常喊到嗓子沙哑。